当前位置:老魏宝玉轩文章中心话说美玉 → 文章正文
玉石观赏:返璞归真的自然美
作者:网络 | 来源:网络转摘 | 时间:2012-07-09| 阅读权限:游客 | 会员币:0点券 | 【
    品玉石“绝句”

在6月底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新疆(国际)观赏石、和田玉精品博览会上,有一组四块玉石组成的《绝句》获得金奖。这四块石头,以其独特画面,意味深远的意境暗合杜甫名诗《绝句》,让评委和参观的人们惊讶不已。金奖玉石的主人,是和田玉观赏石的爱好者、收藏者郑宜瑾。近日本刊记者专访郑宜瑾,解读他与和田玉观赏石结缘的故事。

门泊东吴万里船

窗含西岭千秋雪

一行白鹭上青天

两只黄鹂鸣翠柳

郑宜瑾

返璞归真的自然美

6月25日,第五届中国新疆(国际)观赏石、和田玉精品博览会撤展那天,记者见到了郑宜瑾。原以为和田玉的收藏者一般都为老者,有极高的学识素养,深谙和田玉的文化,才能对和田玉观赏石有独到品位,收藏的玉石才能一鸣惊人。未曾想郑宜瑾才三十多岁,沉稳内敛,还有几分羞涩。但话题一涉及到玉石,他全然没有了局促。

有人把和田玉观赏石命名为和田观赏玉,郑宜瑾却不这么认为。他认为和田玉观赏石,就是用观赏石的理念来发现、赏析和田玉的原生态美,质地为和田玉籽料、戈壁料,其天然形成的画面、造型具有观赏价值。

和田玉籽料与普通的卵石相似,但相比质色更优。全国有江河的地方都有精美的卵石类观赏石,而和田的玉龙喀什河、喀拉喀什河出产形如卵石的和田玉,都是经千万年的风化剥落,再历经河流冲蚀去其杂质,存其精华,形成了一颗颗精美的和田玉籽料。这些籽料的颜色除了本色(白、青白、青、碧、黄、墨)外,还有不同矿物质浸染,形成了不同的沁色(氧化色),籽料的本色和沁色融合构成了精美的图案,其品位的高低,用观赏石的鉴评标准来衡量,属于观赏石的理论、赏析范畴。

现今的和田玉观赏石,主要以和田玉中的青玉为主,因为质地比不上好的和田玉,但青玉上常有各种颜色的浆皮,形成了独特的画面。郑宜瑾认为,赏析和田玉观赏石容易走入误区:一是追求玉性为上,二是重白玉不重青玉。其实青色接近大自然的色调,人们欣赏的是画面整体和谐、平静,而不是把玉质、浆石的色彩、形状等因素割裂开来。郑宜瑾看重和田玉观赏石的自然形态,也就是玉返璞归真的自然美。他在欣赏一块玉石时,先品味玉石本身的质色美,更要品味出玉石的文化内涵。

说起获奖的石头,一切都来自偶然。有一次郑宜瑾去玉龙喀什河淘石头,忙了一天下来一无所获。在他失望而归时,无意中看见一个深坑里,有一块带有斜线的石头。他跳下坑捡起一看,大喜过望,这一行白斜线条,正是杜甫《绝句》中的“一行白鹭上青天”呀。后来,郑宜瑾又花了三年时间,收集到另外三块符合《绝句》意境的石头。

郑宜瑾品石,品的是玉石意境,玉石切合了意境,才会出彩,就像他收藏的《荷塘月色》这块玉石。在一般人眼中,会觉得这玉石杂色太多,不值钱。但郑宜瑾拿在手上,却看出一块块杂色就像一片片伸展开的荷叶,恬静、清雅、又生机勃勃。整体石面的色泽,像是暮色中的荷塘,轻柔的月色轻洒在荷叶上,整块石头的意境,不用言说,自在其中。

品石也是人生的一种过程

在和田工作时,郑宜瑾就对和田玉产生了兴趣。一到周末休息,他就去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淘玉,在河床里淘玉的人太多了,上品玉石少有踪影,他就从家在河边的维吾尔族老乡那里淘。

一开始,郑宜瑾把眼光放在一些小白料上,学习和田玉相关的知识,和田玉和别的地方的玉相比,更温润,密度高,结构均匀。在另一层意义上,和田玉又承载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,它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
慢慢地郑宜瑾发现,河床里的一些籽料,因为天然的俏色(俗称糖皮),形成了一些画面。这些玉石比上好的籽料在质地上稍逊,但却比一般的观赏石质地更好。他决定用观赏石的理念和方法,来品味和田玉籽料的原生态美,他将收藏的重点放在和田玉观赏石。

河床里已少见带有天然图案的和田玉了,他将目光转向了玉石巴扎。2005年的一天,郑宜瑾像往常一样去逛巴扎,这里有300多个摊位,数千人在巴扎上来回穿梭。郑宜瑾看到一名维吾尔族大爷手抱一块大青玉等着买主,不由地走上前去,拿在手上细细观察,这块青玉上俏色形成了一幅很美的秋天图画,玉石籽料的底上还有少许的沙浆。他心中一动问维吾尔族大爷:“这块石头从哪来的?是买的还是自己挖的?”维吾尔族大爷笑呵呵地告诉他,前段时间他家要建新房,便把老房子拆了,结果发现老房子的墙基都是石头,这块青玉便在其中。以前青玉不值钱,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都把青玉当成普通石头做地基用了。郑宜瑾细品石上秋景,画面上部湛蓝的天空,天空下金黄色的山脉,下面是淡淡的青杨图。郑宜瑾爱不释手,最终买回家配了个胡杨底座放在客厅,天天观赏。

让郑宜瑾记忆犹新的一块20多厘米的籽料,也是从玉石巴扎上淘来的,籽料上有三种颜色,青色、明黄色、深红色,互相浸透形成一种斜竖纹,就像维吾尔族姑娘喜欢穿得艾得莱斯裙的颜色。郑宜瑾时常把玩这块籽料,并将这块籽料拍成图片放在了博客上,被浙江一名观赏石爱好者发现,千里迢迢赶至和田,几次三番找到郑宜瑾求购这块籽料。

2002年夏天,一位朋友找到郑宜瑾,说在一名维吾尔族老乡家中,发现了一块颜色鲜艳的青玉,两人相约共赏。一看到玉石,郑宜瑾眼睛就离不开了,黑黄色、青色、淡黄色组成的图案,乍看起来不显眼,细品之下,一对相偎依的鸳鸯,正交颈而戏。郑宜瑾异常激动,最后以高价将此石购得,将这块玉石命名为《鸳鸯》。后来,郑宜瑾携带《鸳鸯》,代表和田地区观赏石协会赴河北石家庄参加石展,《鸳鸯》一亮相,就立刻受到石家庄人的青睐,人们惊叹和田玉籽料上竟然有如此美妙的图案。

就这样,郑宜瑾爱石成痴之名逐渐传开,他看似很随和,但遇到人们和他讨论和田玉观赏石时,他便会坚持己见。郑宜瑾工作之外喜欢品味玉石的意境,再细细品读唐诗宋词,丰富自己的学识修养。他收藏的石头种类也愈加丰富,大大小小的和田玉观赏石有300多块。闲睱之时,也将藏品分类,除了和田玉观赏石外,还有天然石枕、天然砚台。质地有青白玉、青玉、墨玉等,形状也各异,有鱼形、龙形等。郑宜瑾说,品石也是人生的一种过程,就像此刻,与石同在,万事万物都化身事外,人在石中,石在画中。

顶一下
TAGS:玉石  观赏  返璞归真  归真  真的  自然  自然美  美玉   | 文章录入:hellen | 浏览次数:读取中…